close

——發表於2008年1月號《電腦玩家》第198期〈編輯視窗〉單元

 

打開電子遊戲史,就是一部與家人對抗的衝突史,而且從最早出現的世代就已經開始了。一個上百元的掌上型電動、一部上千元的電視遊樂器,甚至一台上萬元的電腦,想要買到手一定得經過父母這一關,但是我們大都拿不出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,可以說服他們願意掏出比一般玩具多好幾倍的錢來。有人可能求了一輩子,還是只能到電動遊樂場偷偷地玩;而有些比較幸運且為數不多的人,才有那個命開始在人生中擁有第一個電子遊戲。


在那個紙筆很多,而且連遙控器都沒有的年代,能夠玩到電子遊戲的人真的是屬於「菁英世代」。不僅可以得到父母首肯的人不多,能夠玩得起來的人和遊戲之間也得有點緣分。單薄的影像與音效、拙劣的操控工具,甚至像電腦這種當時還需要自己輸入指令,想方設法要把記憶體空出來,再加掛一些配備的驅動程式才能進入遊戲(但不保證百分之百可以玩得成或玩得完)。通常這樣還可以持之以恆繼續玩下去的,必定也是有熱情、有毅力的極少數份子。

廢寢忘食、日夜顛倒的極少數份子,只會讓當初出錢的父母感到後悔與不解。我們不是霸佔著客廳裡唯一的電視不走,就是成天窩在房間裡盯著電腦螢幕看,專心而無視於其他人存在的生活態度、失神般的驚呼尖叫或喃喃自語、敲打鍵盤與主機發出的單調噪音,在在都讓沉溺於電子遊戲當中的我們,和活在現實社會的家人之間產生更大的隔閡及緊張的關係。倘若這時我們考試成績退步了、沒有考上好學校了,電子遊戲就會變成冠冕堂皇的眾矢之的,引爆家庭的衝突。

隨著電腦的普及、網路的發達之後,玩電子遊戲的人口變得愈來愈多了,不僅冠冕堂皇的理由有了(或者根本就不需要理由)、影音效果更加吸引人了、操控變簡單了,同時遊戲的型態也改變了。無論是透過Intranet還是Internet,現在的我們不再只是把遊戲買回來在家悶著玩,而是隨時可以跟認識的、不認識的人在遊戲的世界中一起玩(有時也得在遊戲中繼續花錢買)。

在電子遊戲裡的人際關係拓展,代表現在的我們已經走入了「大眾世代」,各行各業、各種年齡層都加入了我們的行列,不過這通常不包括與家人的關係。廢寢忘食、日夜顛倒還是沒變,成天窩在房間裡還是一樣,無視於其他家人存在的態度依然如此;就算一家人有可能一起玩遊戲,互動還是只存在於虛擬世界的場景與事件中,眼神的交會透過各自的螢幕、身體的撫觸透過各自的鍵鼠,對於現實生活的關係也不一定有幫助。世代改變了,我們與家人的關係仍然緊張。

雖然如此,但我也很有幸能夠看到與此不一樣的家庭關係:整個家族擠在客廳,看著手上掛著控制器的二人手舞足蹈地玩著網球遊戲,並且搶著輪流與其他家人對戰,從60歲到6歲都一起同樂在電視機前面,以及用肢體製造歡樂的家人屁股後面。這或許是未來電子遊戲的趨勢,將會創造出下一個不用與家人衝突的電子遊戲世代。在這個理想的未來世界裡,我想家人對我們說的話不再是:「你遊戲還要玩多久?」,而應該是:「來玩遊戲吧!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御賜超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